欢迎光临本网站,专注分享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概率游戏撑起的千亿市值

发布时间:2020-12-28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导读:盲盒生意究竟是一场泡沫还是Z世代的新消费理念,这样的观点冲突一直伴随着泡泡玛特,在其成功登陆港交所之后也...

盲盒生意究竟是一场泡沫还是Z世代的新消费理念,这样的观点冲突一直伴随着泡泡玛特,在其成功登陆港交所之后也不例外。 作者丨君平 来源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你笑他们割韭菜,他们笑你不懂Z世代。 盲盒生意究竟是一场泡沫还是Z世代的新消费理念,这样的 ...

概率游戏撑起的千亿市值

盲盒生意究竟是一场泡沫还是Z世代的新消费理念,这样的观点冲突一直伴随着泡泡玛特,在其成功登陆港交所之后也不例外。

作者丨君平 

来源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你笑他们割韭菜,他们笑你不懂Z世代。

盲盒生意究竟是一场泡沫还是Z世代的新消费理念,这样的观点冲突一直伴随着泡泡玛特,在其成功登陆港交所之后也不例外。

近期,“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09992.HK)在港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其总市值便突破了1000亿港元,此时距离其25亿美金的融资不过一年的时间。换言之,泡泡玛特估值一年涨了5倍。

市值起飞,争议也随之而来。一方观点称,泡泡玛特的“盲盒生意”不过是利用人的“赌博”心理堆砌起来的泡沫;另一方则认为,盲盒中的潮玩不仅仅是小公仔,也是Z世代的一种社交货币,泡泡玛特崛起背后是Z世代新消费观念的觉醒,在外界不理解之时,Z世代早已将旧的审视视角抛在身后。

无论如何,在两方观点碰撞的漩涡中,泡泡玛特还是上市了,但在盲盒经济这一概率游戏中,最终总会出现赢家和输家,只不过无论是资本、品牌方、炒客还是消费者,谁都不认为最终的输家会是自己。

盲盒里的秘密

在自我认知上,泡泡玛特将自身定位为“潮流文化娱乐公司”。但在具体业务上,泡泡玛特本质上是一家以盲盒形式售卖潮玩的玩具公司。

所谓潮玩,便是一种融入艺术、设计、潮流等多元素的玩具,在消费者群体上,潮流玩具面向的更多的是18岁到35岁的成年人。

这一点从泡泡玛特的数据中也可看出,数据显示,泡泡玛特核心用户在18到34岁这一区间内占比为78%。

玩具企业的天花板在哪?横向来看,在A股市场中奥飞娱乐的总市值为86亿元人民币左右,高乐股份的总市值也不过22亿元。

在港股市场中,设计销售漫威、迪士尼手办的佰悦集团总市值为2.6亿港元;在美股市场,世界第二大玩具公司孩之宝的市值则为129.85亿美元。

简单换算下,泡泡玛特的市值为奥飞娱乐、高乐股份、佰悦集团相加的五倍,与孩之宝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若是以玩具企业来审视泡泡玛特,其市值显然被高估了。

高市值的背后源于其盲盒玩法,据了解,盲盒这一玩法起源于日本的扭蛋,每个盲盒内都会有某一系列玩具中的一个,其中还包含隐藏款,消费者在开盒前并不能预知玩具的款式。

换言之,由于购买的不确定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类似于“刮彩票”,不同的是刮彩票大多数情况下一无所获,而买盲盒最终还能获得一个玩偶。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购买者来说,普通款式并不具有吸引力,隐藏款才是其购买盲盒的目标,泡泡玛特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

鳌头财经从北京三里屯泡泡玛特门店了解到,一般一个系列有12款基础产品和1到3款隐藏款,一个大盒中包含12个盲盒,如果其中有隐藏款,则会替代掉一个基础款。

一箱中有12大盒产品,一箱中都会存在一个隐藏款。换言之,消费者抽中隐藏款的概率为1/144或更小。

实际上,为了抽中隐藏款部分消费者选择“端箱”,其中虽然存在隐藏款,但包含了大量的重复基础款,这也造就了在二级市场上,隐藏款价格水涨船高,动辄上万,而基础款则降价销售甚至沦为赠品。

这样的玩法之下,本身购买潮玩的行为成为了一场概率游戏,当抽不中心仪款式时,消费者会有更多渴望获得的倾向,引起购买冲动进而买入更多盲盒,甚至从二级市场以高溢价买下隐藏款。对于这一概率游戏或许有个更接地气的说法,赌博。

泡泡还能吹多久

概率游戏之下,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产生了悖论,如果说消费者购买盲盒是为了收集成套玩偶,那么二级市场大量的低级普通款便可以满足此类需求,倘若没有新玩家的进入,玩偶贬值则是必然结果。

如果消费者是为了追求隐藏款,那么大量购买必不可少,这也造就了隐藏款的高溢价,与此同时,泡沫也被越吹越大。

根据天猫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潮玩手办类的“烧钱”指数位列第一,同比去年上升189.7%。

今年双十一,泡泡玛特天猫销售额突破1.42亿,成为玩具类目中首家亿元俱乐部成员。未来几年,潮玩线上渠道可能还会有7倍的成长空间,或将达到300亿规模。

这也意味着,泡泡玛特持续的增长需要新玩家不断入局,老玩家不断复购,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5月,泡泡玛特全渠道会员320万人,整体复购率58%。

持续吸引消费者,便需要泡泡玛特持续推出爆款,在这一点上,泡泡玛特存在风险。

IP是核心,鳌头财经统计发现,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共提及了384次IP,实际上,泡泡玛特存在对“Molly”等单一IP依赖过大的问题。

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其自有IP生成的收益由2017年的4100万元增加426.1%至2018年的人民币2.16亿元,主要是得益于基于Molly形象创作的自主开发产品生成的收益增加。

目前,Moll和Pucky这两大IP的营收几乎占了了公司总营收的一半,因此一旦大IP失去吸引力,泡泡玛特业绩将会遭受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鳌头财经发现近几年Molly带来的营收占比已呈现大幅下降趋势。数据显示,泡泡玛特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基于Molly形象的品牌产品所得收益占比分别为89.4%、62.9%、32.9%及16.3%。

换言之,如果Molly逐渐失去吸引力,泡泡玛特又未能持续推出爆款,泡沫的吹破也只在朝夕之间。

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也坦言,“公司无法确保Molly的受欢迎程度及市场接受程度可以保持在现有水平。因此,公司无法保证未来可持续从销售Molly潮流玩具产生产出收益。若Molly受损害或未能保持其目前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则无法保证公司可以开发或物色可资比较的IP作为替代品,或新IP玩具的销量足以弥补Molly产品销量的减少。”

在外部环境上,泡泡玛特也并非一家独大,数据显示,2019年泡泡玛特市场份额为8.5%,只比第二名领先0.8%,同时前五名市场份额之和仅为22.8%,潮玩市场高度分散,各个品牌仍处于扩张期。

先行上市的泡泡玛特在资本市场上具备了先发优势,但同样也会让更多人拿着放大镜对其进行审视,盲盒经济究竟是风口还是泡沫,时间终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