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网站,专注分享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储备 >

关于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尝试的若干认识与考虑

发布时间:2023-08-03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导读:导语 自2014年中国央行率先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研发以来,全球已有36家央行发布了央行数字货币方案。迄今为止,一些技术细节可能还在一直争议和探讨中。本文指出,只要正确的战略标的目的加上开放的技术计谋,数字人民币方能...

  导语

  自2014年中国央行率先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研发以来,全球已有36家央行发布了央行数字货币方案。迄今为止,一些技术细节可能还在一直争议和探讨中。本文指出,只要正确的战略标的目的加上开放的技术计谋,数字人民币方能具备良好的品质,在将来与数字美圆、数字欧元、数字日元的合作中脱颖而出。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文/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

  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简称CBDC)是全新事物。对它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一直演进的过程。自2014年中国央行率先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研发以来,全球已有36家央行发布了央行数字货币方案。迄今为止,一些技术细节可能还在一直争议和探讨中,好比基于账户还是基于代币、对智能合约的态度是审慎还是积极等,但经过数年的摸索与尝试,一些准则性共识正逐步造成,此中若干方面值得我们存眷与考虑。

  CBDC时代还会很遥远吗?

  不停以来,全球主流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态度,要比新兴市场和开展中国家的央行更为慎重和保守。2018年9月,时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暗示,由于根底技术缺乏稳健性,欧洲央行和欧元体系没有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方案。德国中央银行行长延斯·魏德曼(Jens Weidmann)在2019年5月的德国央行研讨会上暗示,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可能会毁坏金融体系不变,加剧银行挤兑风险。2019年10月,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暗示,没有思考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方案。2019年11月20日,美国联邦储蓄委员会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致信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效劳委员会的两位成员,重申美国目前没有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方案和须要。

  但到了2020年,欧、美、日央行等全球主流央行的态度却悄悄发生了变革。2020年10月19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上暗示,“美联储正致力于慎重、仔细、片面地评估央行数字货币对美国经济和支付系统带来的潜在老本和收益”,这是鲍威尔初度对央行数字货币表示出正面的态度。2020年10月,欧洲中央银行发布数字欧元呈文,暗示将在须要时推出数字欧元。日本中央银行紧随其后,发布数字日元呈文,提出数字日元尝试方案。最令人感到不测的大胆之举是,2020年3月27日美国推出2.2万亿美圆刺激方案法案,在其底稿中提出通过数字美圆钱包向相关家庭间接发放现金补贴,并给出具体的数字美圆设想。尽管最终稿做了删除,但数字美圆偶露峥嵘,令人冷艳。

  促使欧、美、日央行态度由慎重向积极转变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疫情。欧洲中央银行认为,在新冠疫情的新形势下,人们对非接触式支付方式的偏好可能会回升,因而为了应对现金使用量的减少,可引入数字欧元作为公共资金和支付技能花样的另一种模式。美国则是希望将数字美圆作为“直升机撒钱工具”,试图通过快捷的政府转移支付,修补家庭资产负债表,反抗疫情的经济打击。二是应对新型货币合作。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正在研发本国央行数字货币,同时包含大型技术公司在内的私人机构也在开发基于散布式账本技术(DLT)的新型支付处置惩罚惩罚计划,例如全球不变币。这可能带来货币替代,挑战欧元、美圆、日元等国际货币的地位。三是顺应经济数字化的必要。数字欧元呈文指出,只管目前现金依然是主要的支付技能花样,但随着新技术的呈现以及出产者对立即性的日渐需求,欧洲国民的支付方式正在发生扭转,因而为了确保出产者能够继续不受限制地获取央行货币,而且满足其在数字时代的需求,欧洲央行理事会决定推进有关数字欧元发行的工作。别的,指导人的个人态度与格调也是影响政策转向的重要因素,这在欧洲中央银行最为鲜亮。2019年11月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担当欧洲中央银行行长。事实上,拉加德在担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时就高度存眷数字货币的潜力。上任后,拉加德明确提出欧洲央行应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处于当先地位,大幅改不雅观了欧洲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态度。

  可以预见,欧、美、日央行等全球主流央行的入局,必将大大加速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依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问卷查询拜访,在将来3年中,发行零售型CBDC的中央银行可能将笼罩世界五分之一人口。

  合成型CBDC是真正的CBDC?

  100%备付筹备金形式是近几年来一些学者所倡导的央行数字货币形式,并援引香港发钞行形式作为其理论根底。他们认为,代办代理经营机构向中央银行存缴100%备付筹备金,随后在其账本上发行相应数额的数字货币,可视为央行数字货币。托比亚斯·阿德里安(Tobias Adrian)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把它称为合成型央行数字货币(Synthetic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简称sCBDC)。理论经历显示,笔者亦倾向于认为,合成型CBDC不只带来了技术的复杂性(跨机构CBDC的畅通,除了代办代理经营机构CBDC账本更新外,还要办理中央银行相应备付筹备金账户间的清结算,CBDC系统与传统账户体系高度耦合),并且增大了央行管控难度(在备付筹备金账户清结算距离,经营机构可能打工夫差,虚增sCBDC)。假如说合成型CBDC是真正的央行数字货币,那么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备付筹备金100%存缴中央银行,它们虚拟账户中的资金已经可以看作是央行数字货币了。若此,则中国早就是全球首个实现法币数字化的国家。但事实上,并没有人将支付宝、微信支付中的资金看作央行数字货币。这是因为它不是央行间接负债,即便它由100%备付筹备金撑持,但仍是私人机构负债,不能完全等同于央行货币。就这个角度而言,法定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在概念上似存有微妙的区别。

  2020年10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钻研呈文《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根底准则与核心特征》。该呈文由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瑞典央行、瑞士央行、英国央行和美联储以及欧洲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独特钻研并完成。它以“合成型CBDC不是CBDC”为题,专栏论述了他们的不雅观点。呈文指出,“这些支付效劳提供者充当中央银行与最终用户之间的中间人。假如监管框架能够担保这些提供者的负债始终由中央银行的资金完全匹配,这些负债可以享有中央银行发行的CBDC一些特征。但这些负债不是CBDC,因为最终用户不具有对中央银行的债权。它们素质上是一种狭义银行货币。

  除了从定义上说不是CBDC,这些负债还缺乏央行货币的一些关键特征。支付效劳提供者受益于强大的网络效应,可能导致集中和把持或分割。中央银行以公共政策为目的,而不是利润。这使其在向用户提供效劳时保持中立,从而造成一个开放和容纳的系统。另一个区别是活动性。央行可以依据潜在需求,在短工夫内扩充资产负债表,并发明额外负债。支付效劳提供者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每一项负债都必需与中央银行持有的资金相匹配。这使得CBDC比这种依靠中央银行资金匹配的私人提供者负债具有更高的活动性。对于狭义银行货币,公众对其潜在匹配资金存在性的担心,可能会引起对其负债价值的狐疑,从而导致用户以货币票面价值的折扣价发售它们。而CBDC不会发生这种状况”。

  2020年10月,欧洲中央银行发布数字欧元呈文,表达了同样的不雅观点。呈文指出,数字欧元是欧元体系的负债,是无风险的中央银行资金。数字欧元可以与欧元的其他模式(如钞票、中央银行储蓄和商业银行存款)同等水平地兑换。呈文着重强调,股票配资,“以数字欧元模式发行的中央银行货币的数量,应始终在欧元体系的完全控制之下”,“基于任何私人实体债权所发行的货币模式都不是CBDC,即使由欧元体系储蓄金全额撑持”。同样的不雅观点也出如今2020年10月发布的数字日元呈文。呈文指出:“私营企业发行由中央银行负债(例如中央银行存款)撑持并由央行信用保证的私人数字货币不是CBDC,因为它不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2020年3月美国2.2万亿美圆刺激方案法案底稿提出的数字美圆计划也同样强调,数字美圆是美联储的间接负债。

  CBDC的应用场景在哪儿?

  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新型支付工具,有可能会对现有支付工具带来必然的替代。有些国家强调替代畅通中现金(M0),有些国家或地区则认为不应强调替代M0。好比,数字欧元呈文认为,数字欧元不应代替现金,而仅是一种增补支付方式,股票配资,应由欧洲国民来决定能否使用数字欧元而不是现金支付。数字日元呈文也强调,只有有公众对现金有需求,央行将继续提供现金。从这个意义来说,CBDC不会替代现金,但会与现金共存并成为现金的增补。

  以至,数字欧元呈文强调,央行数字货币也不应是私人支付方式的替代。它指出“中央银行发行数字欧元举措既不应阻止也不排斥欧元区有效的私人数字零售支付处置惩罚惩罚计划”。

  目前停顿比较迅速的央行数字货币尝试项目,例如新加坡的Ubin项目、加拿大的Jasper项目以及欧洲中央银行与日本央行结合成长的Stella项目,根本上延续了“从批发支付到券款对付(DVP),再到跨境支付”的尝试思路。境内零售支付场景似乎并不是他们最为存眷的焦点。他们提出要制止CBDC与境内私人支付工具间接合作,数字欧元呈文强调,数字欧元的发行不会在本已多样化的欧洲零售支付格局中引入另一种最终用户处置惩罚惩罚计划。他们将CBDC仅视为极端条件下对境内私人支付工具的增补,好比发生自然灾害时与现金一起形成应急机制,这样即使没有私人处置惩罚惩罚计划,公众也可以继续使用电子零售支付(如数字欧元),或者成为政府紧急救助的转移支付工具(如数字美圆)。

  国际清算银行的问卷查询拜访显示,进步支付效率和金融普惠性是零售CBDC的主要动机,比拟于兴隆经济体,开展中国家钻研零售型CBDC的动机更为强烈。这容易了解,兴隆经济体的境内零售支付体系比较成熟,51配资,能较好满足公众的零售支付需求,央行数字货币对于境内零售支付的边际改善相对有限。因而,他们的央行数字货币尝试目的,更多是改进与完善国际支付体系以及金融市场根底设备。

  跨境支付是现有支付体系的痛点。

  一是国际支付规范不统一,影响系统间的互操纵性和转账的流畅性;

  二是跨境支付波及一系列不完全同步的系统操纵,可能会呈现一个操纵胜利而另一个操纵失败的情形,引发信誉风险和结算风险;

  三是费用高,粗略是国内均匀支付老本的10倍;

  四是耗时长,必要多家代办代理行的一系列业务操纵,跨境支付有时必要破费数天,以至更长工夫;

  五是通明度低,用户无奈预见跨境支付过程和完成工夫,难以停止有效的活动性打点;

  六是各国的时区差异,各国实时支付结算系统(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System,简称RTGS)的开放工夫纷歧致,可能导致跨境支付长工夫停滞在一个国家,期待该国RTGS系统开放。

  基于散布式账本技术的数字货币或可处置惩罚惩罚现有跨境支付痛点。Libra1.0白皮书开篇明义:“Libra的使命是建设一套简略的、无疆土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效劳的金融根底设备。”这一宣言触动了各国央行的神经,不少中央银行正积极摸索操作CBDC计划改善跨境支付。新加坡Ubin项目第四阶段胜利演示了即使不存在双方司法管辖区独特信任的第三方,基于哈希工夫锁定技术,亦可以在散布式账本上实现跨境、跨货币的原子交易。

  在跨境支付场景“发力”央行数字货币以至已回升到国家战略。

  Libra等全球不变币以及其他国家正在研发的央行数字货币,使美国初步“警惕”新型货币技术对美圆地位的挑战。数字美圆项目白皮书揭示,“美国不能把美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视为不移至理”。它直白地指出“假如国际支付系统可以绕开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与美圆储蓄严密联络的西方银行,那么作为我们外交政策的核心和统一工具,经济制裁的有效性将遭到重大威逼。这意味着美国的全球指导地位,出格是在行使软实力方面,将面临风险。别的,假如外国中央银行不再必要美圆,就不会维持高规模的美圆储蓄,那么购置美国政府债券的国际资金将下降,从而限制美国财政政策,进步政府和出产者的利率”,因而它强调“要使美圆保持储蓄货币地位,数字美圆必需将美国经济不变、个人自由和隐私、自由企业和法治的恒久价值不雅观带入数字时代”,建议“美国应该并且必需在这一新的数字创新浪潮中阐扬指导作用”。数字欧元呈文也将“保持欧元的全球名誉”列为其发行数字欧元的动机之一。

  央行数字货币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是改进现有金融市场根底设备,成长愈加开放、灵敏和高效的券款对付(Delivery Versus Payment,简称DVP)。没有比央行货币更安详的货币。以商业银行货币结算,仍存在信誉风险和活动性风险敞口。以央行货币结算,威力担包管券结算的最终性。前提是,对手方均须在央行开立账户。但在现实中,像美联储转移大额付款的系统Fedwire、中国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High Value Payment System,简称HVPS)这类央行支付系统,不是谁都能使用。例如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就还没有接入中国央行支付系统。若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则提供了更具容纳性的央行货币的可访问性,使更多参预者能更频繁地使用央行货币停止结算,从而降低了信誉风险和老本。此外,央行数字货币还可以与新型的基于DLT的金融市场根底设备充裕交融,促进社会节本增效。新加坡Ubin项宗旨第三阶段显示,基于DLT的新型券款对付流程可以灵敏压缩结算周期,简化交易后结算流程,好比撑持证券业缩短结算周期,从T+3转为T+2,从而降低潜在风险敞口。别的,DVP智能合约可以使势力和义务得到一致和联接的执行,从而增多投资者的自信心,降低市场合规老本。

  狭义银行影响可以制止吗?

  关于央行数字货币,历来有一个担心是,由于数字化特性,在银行发生危机时,银行存款可能会快捷、大规模地向央行数字货币转移。英格兰银行副行长本·布劳德本特(Ben Broadbent)最早表达了这样的担心。他指出,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在有其他选择的状况下,银行存款更容易转移到CBDC中,银行从市场获取融资的可能性也会下降。假如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只扩充至非银行金融机构,而不波及非金融机构,上述问题就不会孕育发生。但假如央行负债表扩充至企业和家庭,且CBDC与银行存款账户越来越类似,问题就会变得重大。

  为缓冲CBDC给现有银行体系带来的打击,同时也为了最大限度地护卫商业银行现有的系统投资,笔者曾在2017年《数字货币与银行账户》一文中提出基于银行账户与数字货币钱包分层并用的设想思路。即在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上,引入数字货币钱包属性,实现一个账户下既可以打点现有电子货币,也可以打点数字货币。由于账户行仍然还在本质性打点客户与账户,不会导致商业银行被通道化或者边沿化。2020年初,美国2万亿美圆经济刺激法案底稿中的数字美圆计划提出一个“通报(Pass-through)数字美圆钱包”的概念,这是会员银行为个人代办代理经营的数字钱包或账户。为此,每个会员银行应建设并经营一个独自的法人实体,专门用于持有与“通报数字美圆钱包”有关的资产和负债,但这些资产和负债均不得视为会员银行或其分支机构的资产或负债。这一设想其实与笔者的思路异曲同工。

  与上述狭义银行影响相关联的问题是CBDC能否计息。许多人对央行数字货币计息存有疑虑,担忧计息会引发存款从商业银行转移到中央银行,进一步加重狭义银行影响。笔者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对银行存款而言并非是完满的替代品,且可以采纳门径增多银行存款向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的摩擦和老本,例如管控央行数字货币的大额持有、对银行存款向央行数字货币每日转账施加限额、对异常CBDC大额余额征收费用等。

  近年来,各国央行对于CBDC的狭义银行影响似乎已不再那么“恐怖”。数字美圆计划间接提出对数字美圆计息。数字欧元呈文尽管强调应制止资金从银行存款忽然转移到数字欧元而带来的相关风险,但它不反对对数字欧元计息,提出所谓的分级计息系统,以可变的利率对差异数字欧元持有量计息,以减轻数字欧元对银行业、金融不变和货币政策传导的潜在影响。数字欧元呈文以至将CBDC计息作为将来可能的货币政策工具选项。它指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协助撤销政策利率零下限,从而在现金短缺的状况下增多危机呈现时可用的政策选择。尽管目前尚不明确数字欧元能否可以成为增强货币政策的工具,但将来可能会在进一步剖析的根底上或因国际金融体系的开展而具备该作用。若此,可变的数字货币利率将成为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选项。

  结语

  比拟技术细节,战略标的目的更为重要。标的目的分歧错误,不只浪费社会资源,并且贻误战略机遇。基于当前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尝试的全新格局,我们既要充裕感遭到“时不我待”的危机感,更要从中汲取有益的战略启示,同时还要进修灵敏容纳的技术思路,不拘泥于某一预设途径,尽可能测验考试各种计划、形式和思路,多方比较,探寻差异场景下的最佳处置惩罚惩罚计划。只要正确的战略标的目的加上开放的技术计谋,数字人民币方能具备良好的品质,在将来与数字美圆、数字欧元、数字日元的合作中脱颖而出。 以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