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网站,专注分享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时报 >

确实是公司派给承兴系的采购合同

发布时间:2023-11-23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导读:近日,诺亚产业旗下上海歌斐和自言汽车对承兴和京东提起的诉讼,这次案件中因向承兴提供融资而踩雷的诺亚一方...

四年过去了,由“商界木兰”罗静引出的百亿级金融诈骗案还在发酵。近日,开庭公告显示,诺亚产业旗下上海歌斐和自言汽车对承兴和京东提起的诉讼,将于11月24日在上海市金融法院开庭审理。

2019年6月,由于伪造合同骗取融资,承兴系公司实际控制人罗静被上海市公安局扣留。2022年11月,罗静因犯合同诈骗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相关法律判决表白,诺亚债务暴雷完全是罗静指导的承兴系虚构合同,疯狂举债引发的,间接引发诺亚旗下私募基金违约并涉及了苏宁、京东等多家被“混充”的企业。尽管案件的刑事审理局部已经结束,但相关方的民事纠纷连续至今。

在这次案件中因向承兴提供融资而踩雷的诺亚一方,51配资网,正在寻求向京东索要35亿元巨额补偿。而对京东来说,这无异于“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01

“神乎其技”的诈骗

案件起源于一场疯狂的赌博。

罗静是国内商界女性首领俱乐部木兰汇的成员,曾屡次取得“商界木兰”称呼,以长于品牌授权和开发著称。她曾在短短几年内收购了三家上市公司,包含A股上市公司博信股份,H股上市公司承兴国际和新加坡上市公司Camsing Health care Limited。

而其时承兴系的体量,远远不敷以吃下上述公司。在暗地里,罗静玩了一场疯狂的钱生钱游戏。

公诉机关指控显示,罗静控制的广州承兴、广东承兴控股、广东康安贸易公司等“承兴系”公司曾与京东、苏宁展开供应链贸易,替京东、苏宁成长采购业务,由本人先垫付货款。这些提早垫付的钱以应收账款的方式,记录在承兴系公司的财务数据中。

罗静孕育发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用虚假技能花样把手中的应收账款“吹大”,再将其用来借钱,最终达资本人“蛇吞象”的宗旨。

从2015年起,罗静就指挥手上的公司,操作与京东、苏宁的供应链贸易关系,通过转让和回购这两家电商平台的应收账款,停止融资。

为了造假,罗静自导自演了一场金融诈骗大戏,其出色水平,以至不输任何一部商战大片。

要让借钱方相信,本人手上握着京东、苏宁的海量采购订单,就要冒充京东和苏宁的身份,伪造虚假的购销合同。

罗静做了一系列筹备。

第一步,罗静找到提供印章刻制的商家,私刻了京东和苏宁的混充印章,再将这些假公章盖在本人炮制的假合同上面。她用这些假合同将向借钱方表白,承兴系公司真的从京东和苏宁手上拿到了大量采购订单,造成大笔应收账款。

在外界看来,京东等公司规模大,信用好,必然会定时支付承兴应收账款。承兴则可以拿着这样的“优异债权”做为抵押,向投融资机构借款。

第二步,也是最凶险的一步。依照惯例,投融资机构会找京东和苏宁确认相关合同能否属实。罗静便派出“奇兵”,让手下员工带着这两家公司的访客码和假工牌混入公司,冒充京东和苏宁的员工,在职场的走廊里“会见” 投融资机构。

因为承兴系公司终究和京东、苏宁有必然的业务往来,借洽谈工作之名与两家公司相关员工联络,获准进入公司职场并驳诘事。

于是诺亚得到了假京东、假苏宁工作人员的虚假答允——这批合同真实有效,的确是公司派给承兴系的采购合同。

第三步,投融资机构还会向京东和苏宁发送快递,通过相似书面求证函的方式,再次确认这些采购合同的真实性。

而这些发向京东和苏宁的快递,全都被罗静派出的“奇兵”截了下来,并混充京东和苏宁的身份回复确认。自始至终,京东和苏宁都不知道有这回事。

第四步,要打通整个诈骗链条,期货配资网,罗静还必要搞定关键人员,为本人的逆天操纵开绿灯。

依据相关司法资料披露,从2016年9月起,罗静就屡次给诺亚公司旗下诺亚基金负责与承兴系公司对接的投资总监方建华财帛,总计到达300多万元港币。成果是,方建华默许了罗静的瞒天过海。

第五步,罗静必要把这套游戏连续玩下去。她开设了账户来混充京东、苏宁的公司账户,向投融资机构还款。这样做的宗旨是,让投融资机构以为,这些采购合同是真的,京东和苏宁真的打来了回款。这样,这些机构才有自信心把钱继续借给罗静。

标题

就这样,股票配资,罗静的诈骗游戏没有被任何人发现。京东和苏宁对罗静的逆天操纵全不知情。投融资机构则在利益诱惑面前放松了警惕,在尽环节中呈现严峻忽略,未能识破骗局。

之后,诺亚产业以“受让京东、苏宁应收账款”为卖点,发行巨额私募基金。仅以受让京东应收账款为名,就连续滚动发行上百亿元,并给承兴系提供巨额融资。承兴系用假京东帐户还款66亿,剩余35亿元则惊爆大雷。

如此操纵要面临宏大的法律风险和金融风险,罗静的算盘是,先把钱借得手,拿出来收购上市公司扩大业务,比及羽翼丰满之后再回来填上窟窿,完成借鸡下蛋的操纵。

但人算不如天算,随着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罗静的资金链迅速断裂。直到走投无路,罗静不得不亲身找到诺亚产业控制人王静波,哀求后者再向其发放数十亿元的理财产品,帮本人渡过难关。

王静波的选择是就地报警。

最终成果是,罗静被判处无期徒刑,其手下参预诈骗的员工也都被判刑。给承兴系借钱的诺亚产业,遭受了35亿元的巨额丧失。

尔后,案件的办理从刑事阶段转入民事阶段。罗静和承兴系已是债台高筑,没有才华填补这么大的窟窿,于是诺亚产业筹算从京东和苏宁身上挽回丧失。

02

“专坑富人”的诺亚

这已经不是诺亚产业第一次被卷入金融暴雷风波中了。

诺亚产业号称中国最大的独立产业打点效劳提供相,恒久遭到高净值人群的喜欢,截至今年3月31日,诺亚产业旗下的歌斐资产打点的总资产规模高达1576亿元。2022年,诺亚产业黑卡和钻石卡客户数近万人。此中钻石卡客户资产配置存续规模凌驾1000万元,黑卡则凌驾5000万元。

但2017年以来,诺亚产业曾间断踩雷辉山乳业、乐视、暴风集团和承兴国际。每次踩雷暗地里,相关投资者都承当了巨额丧失。诺亚产业也被戏称“不坑穷人 专坑富人”。

例如,2018年,诺亚曾在内地销售一款私募产品“歌斐中国特殊时机基金7号”,投资标的是斗鱼的老股。但诺亚的操纵令人瞠目结舌,当斗鱼股价进入历史高位时,基金打点人并未坚持,而在斗鱼股价狂跌了95%之后,打点人却选择清仓股票,致使诺亚投资者承当了75%的巨额吃亏。

别的,诺亚旗下子公司歌斐资产的产品“创世神娱1号私募基金”曾经踩雷天神娱乐,致使投资者账面吃亏高达90%。

在屡次踩雷事件暗地里,曾有媒体指出,诺亚的风控程度无奈笼罩业务的停顿速度。

由于投资监管、风控体系存在漏洞,监管部门也曾对诺亚屡次作出惩罚。

2018年诺亚香港因“风险评估不完善,内部系统和监控缺失”等不标准行为被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惩罚500万港元;同年,歌斐资产被证监会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起因是“没有履行诚实信誉义务、审慎勤勉义务”;今年8月,江苏证监局再次对歌斐出具警示函,起因是其基金并购过程中披露信息与实际不符。

而在这起罗静和承兴系公司引发的金融暴雷案件中,诺亚方面同样存在严峻失误。

早在去年4月,就有几十名投资人出具联名信,要求诺亚方面说明,为何没有识别承兴系伪造的京东印章,能否存在配合承兴系造假行为。在相关操纵过程中,诺亚方面防备意识单薄,未能履行风险监控的职责。

的确是公司派给承兴系的采购合同

(产品暴雷的投资者被保安避免进入诺亚产业大门)

大量投资人纷纷到诺亚总部维权,有投资人暗示,尽管罗静为诈骗胜利殚精竭虑,但假如认真审查,整个诈骗过程仍是漏洞百出。

一位来自北京的投资人仇恨地说,作为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专业机构”,诺亚产业曾在业务培训中强调,为制止萝卜章造假风险,应收账款转让确认函必需面签,但偏偏在波及京东如此巨额的业务中,诺亚产业却降低了智商和风控规范,连面签都没有做到,并且从发行基金到爆雷的两年工夫,对诈骗没有丝毫察觉,是滑天下之大稽。

标题

而承兴系公司之所以能胜利造假,与罗静贿赂诺亚基金人员方建华有间接关系,罗静自己也因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而受罚。依据方建华的表述,本人曾以诺亚基金总监的身份为罗静的承兴系造假行为大开绿灯。

03

“替罪肥羊”京东

案件自身并未波及京东,主要责任在于造假融资的罗静及其承兴系,以及行贿的诺亚基金人员。但诺亚却将锋芒直指京东,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京东补偿其35亿元丧失,这是为什么?

起因很简略。对诺亚来说,如今承兴系已无归还才华,揪着“财大气粗”的京东不放是惟一的法子,这样做相当于找替罪羊转移矛盾,或许还有一些挽回丧失的可能,对投资人多少有个交待。

但广东远泽律师事务所陈宇律师对新熵暗示,诺亚方面对京东的债务诉求很难创立,罗静系相关人员混充京东员工,刻假章在“应收账款转让确认函”中盖章的行为,也不是罗静系公司与歌斐等公司孕育发生合同关系的法律根底。

依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即债权转让行为通知债务人即可,能否在“应收账款转让确认函”中“盖章”并不影响罗静系公司与诺亚系公司债权转让关系的创立。因而,京东不是与其发生合同关系的主体,也并不存在“代办代理”或“被代办代理”行为,故没有要求京东回购债权或按照民法典第167条规定要求京东承当连带责任的适用空间。

事实上,法院的相似判决已经复原了案件底细。

去年,上海金融法院对暴雷受害方新骏保理公司起诉苏宁易购及其承兴系供应商智宝公司的民事案件做出判决。这起案件与诺亚诉承兴和京东的案件简直一模一样。

法院认为,苏宁的合同专用章及工作人员身份均为承兴系伪造,以此为根底签订的合同分歧乎苏宁的真实意愿,故不撑持让苏宁来承当暴雷补偿责任。对应的是,受害方应当向承兴系供应商智宝公司主张回购责任。

也就是说,责任依然是造假方的,电商平台在此中完全不知情,也就不应承当相关责任。

2023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全国法院系统2022年度良好案例剖析评选成果。上述波及苏宁的案例被评为民事二等奖案例,成为全国法院系统与商业保理经济流动相关的仅有的2个获奖案例之一。

苏宁的状况是这样,那么与苏宁状况雷同的京东,在雷同的法院应诉,成果按说没有多少不测。

但从实际状况来看,文章开头波及京东的案件不停悬而未决,颇为出乎预料。11月24日的庭审和最终的裁判,大约将连续引发行业的存眷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