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网站,专注分享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时报 >

中信银行私自泄露艺人流水!下一个遭殃的会是你吗?

发布时间:2021-01-17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导读:来源 | 瞭望消金(lwxj001) 作者 | 咖喱 今日凌晨(5月7日),中信银行伸出搅屎棍,因未经授权就将个人账户流水提供...

来源 | 瞭望消金(lwxj001) 作者 | 咖喱 今日凌晨(5月7日),中信银行伸出搅屎棍,因未经授权就将个人账户流水提供给大客户,再度将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话题挑到了风口浪尖。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流水的重要程度不亚于个人征信信息,一旦泄露,尤其是落入 ...

来源 | 瞭望消金(lwxj001)

作者 | 咖喱

今日凌晨(5月7日),中信银行伸出“搅屎棍”,因未经授权就将个人账户流水提供给“大客户”,再度将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话题挑到了风口浪尖。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流水的重要程度不亚于个人征信信息,一旦泄露,尤其是落入了不法之徒的手中,很容易形成“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的现象。

然而,中信银行一句“配合大客户要求”,真的是点燃了金融消费者的怒火,微博上“中信银行向池子道歉”的讨论热度已达到1.9万次,阅读量突破4亿。

虽然中信方面已发《致歉信》辞退郑重道歉,并称“我行已按制度规定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并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

但这道歉行为也意味着,银行界“确实存在”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情况。业内人士直言,这或将再次掀起金融机构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的整顿热潮

1

中信凌晨致歉,吃相难看

此前瞭望消金报道过,有不少金融数据在暗网被 “白菜价”兜售的情况:46万条银行信用卡客户资料标价不到100美元,90万条金融用户数据标价仅3999美元。(回顾:大数据行业再拉警报,51信用卡或将彻底沦陷?)

当时各大银行(包括兴业银行、平安集团等)纷纷站出来判了数据资料真实性“死刑”,但作为金融界风控建设最强的银行业都陷入数据泄露泥潭,着实拉紧了金融消费者敏感的神经。

时至今日,中信银行被曝出“为配合大客户要求,未经员工授权,就向大客户提供该员工个人银行流水”的行为。虽其在凌晨紧急发出《致歉信》,但金融消费者们并不埋单。

有网友怒斥:道歉就完了?什么叫“未严格按照规定”?那叫违法。什么叫“提供了收款记录”,那叫违法泄露个人信息! 这不是“内部纪律”就可以糊弄过去的。

中信银行私自泄露艺人流水!下一个遭殃的会是你吗?

还有细心网友翻出条例:据刑法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显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们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是要从重处罚的,“一条的半夜公关微博就完了?”

中信银行私自泄露艺人流水!下一个遭殃的会是你吗?

对此,有律师向媒体表示,未经用户授权,银行直接泄露用户个人银行流水的确是违法行为,侵犯了公民信息和个人隐私。如果提供多人的公民信息,且达到一定数量的,还会构成犯罪。

在瞭望消金看来,中信银行这波凌晨操作算是“栽了大跟头”,不管这次事件属不属于“情节严重”范畴,一张罚单是吃定了。

不得不说,此次事件涉及公众人物和传统股份制大行,社会舆论热度不小,影响范围甚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或将成为行业一个标志性事件。

另一方面,由于中信银行伸出的“搅屎棍”,肯定了金融机构“确实存在”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现象,或将掀起监管严查金融机构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的问题。

那么,在这场即将到来的行业整顿中,谁或将遭殃?

2

行业整顿预警,这些企业注意了

个人金融信息泄露有多可怕?瞭望消金曾报道过,有用户莫名其妙“被贷款”,背上几十万的还款债务不说,还因逾期未还影响到征信成了黑户,无法通过银行贷款买房买车。(回顾:2020大数据行业“余震”尚存?)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流水等个人金融信息的重要程度不亚于个人征信信息,一旦泄露,尤其是落入了不法之徒的手中,很容易形成“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的现象。

近年来,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先后制定了《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

除了金融机构本身,通过大数据获利的公司也是整顿重点。去年大数据行业历经“大地震”,摩羯、新颜等多家大数据风控公司被查,51信用卡等涉及大数据业务的服务商也未能幸免。

经过大半年的调整,瞭望消金注意到,那些在大数据行业地震中留下的“幸存者”,依旧漏洞百出。

就拿51信用卡来说,其曾因违规爬取用户邮箱信息;通过与合作银行获取用户持卡信息,并作为“置换”诉求,向合作行提供用户在其他银行的信息等行为,变成坊间 “八卦”对象。

被查余波后的首份年报更是“惨淡”。数据显示,51信用卡2019年全年营收为20.45亿元,同比减少27.3%,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1.29亿元,同比大幅转亏。

目前,51信用卡正在准备全面清盘网贷业务,并争取申请互联网小贷牌照,同时将业务重心偏向金融科技输出。

然而,受此前严重违规违法的“1021事件”影响,51信用卡的转型之路并不轻松,股价跌去超九成飘飘欲“仙”(徘徊在0.5港元附近)不说,全网舆情状况也很是糟糕。

中信银行私自泄露艺人流水!下一个遭殃的会是你吗?

此外,瞭望消金也曾在大数据专题中提到飞贷与百融云创两家“现象级企业”。不难发现,他们都是打着金融科技旗号,实则像一家“助贷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存在违规行为,今年开年飞贷就因不给权限不让用而被工信部点名。如今四个月过去了,瞭望消金下载飞贷APP发现,登录时仍因不同意授权设备信息、位置等隐私信息被强制退出。

中信银行私自泄露艺人流水!下一个遭殃的会是你吗?

而据飞贷隐私政策显示,在注册平台账户时,会被收集电话号码;在申请贷款产品时,除身份信息要素外,还会收集用户个人敏感信息、拨打电话和管理通话的限权等;在用户使用借款服务时,还会采集用户个人通讯录及相关联系人信息。

中信银行私自泄露艺人流水!下一个遭殃的会是你吗?

其实,超范围索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飞贷并非个例。

像百融云创(大数据成营销“刽子手”,百融金服花式收割用户)、拉卡拉(用户注意!拉卡拉“盈利魔方”里潜藏的巨大风险)、卡牛(随手记凉凉,卡牛还好吗?),甚至是兴业消金等持牌“正规军”(揭秘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潜规则”),都涉嫌超限索权的情况。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整顿,上述企业都应及时整改违规业务及经营手段,注重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避免成为行业 “典范”。